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董事會已議決通過委任高迎欣先生 接替岳毅先生出任董事兼會長之職,以上調整自2018年1月15日起生效。    

《鐘聲》創刊號(2017年 12月 29日)

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董事會已議決通過委任王鋒先生 接替壽福鋼先生出任董事兼副會長之職,以上調整自2017年12月20日起生效。  

香港銀行公會指金管局「智慧銀行新紀元」措施意義重大  香港銀行公會主席岳毅表示,香港銀行公會及業界歡迎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金管局)今日公佈的一系列推動香港邁向智慧銀行新紀元的措施。我們相信香港銀行業未來要持續發展,更好地滿足客戶更快更新的需求,繼續保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進一步加強、加快金融科技發展,提升香港業界智慧銀行的層次是至關重要的舉措。 香港金管局推出的七項新措施,反映了香港金管局對於構建金融科技發展生態環境的卓見和承擔,同時亦體現出香港金管局和銀行間的緊密配合。香港金管局在推出一系列措施前,與銀行業界有充分的交流,聆聽業界的意見和面對的困難,各項措施均有的放矢,值得高度評價。 是次香港金管局推出的一系列措施,有重大、積極的意義。一是可協助香港適應金融科技發展潮流,當中的許多措施包括促進開放應用程式介面、加強跨境金融科技合作等均能與國際先進地區比擬,有力地推動香港銀行業接軌國際金融科技的大環境。二是可提升香港金融業的競爭力。在最新公佈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香港的排名有所改善,但在創新方面仍有所不足。是次一系列措施針對性地加強香港在創新方面的建設,為提升香港金融業的競爭能力帶來重要助力和支持。三是可進一步鞏固及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金管局的一系列措施,對香港構建成為世界級的金融科創中心有極大的驅動,在背靠祖國,依托粵港澳大灣區,接通全世界的優勢下,借力科技力量將可令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香港金管局今早提出的七項主要舉措,對於支持香港提升智慧銀行水平進而提升總體競爭力有較為明顯的支持和促進作用。具體而言,可大致歸納為三點: 一是創新引領,推動金融服務變革。 香港金管局今天提出的舉措,有助銀行突破傳統服務的框框。其中,「快速支付系統」支持本地客戶、機構無障礙資金流通,有助推動流動支付業務及相關商業活動的進一步發展。「金融科技監管沙盒」(沙盒)於推出約一年多以來,成功孕育出不少全球創新的金融服務(如區塊鏈按揭業務、指靜脈客戶認證等),這次推出「沙盒升級版2.0」,提升了沙盒工作效率,讓更多市場參與者能夠利用沙盒研發多樣化服務,有利於提升本地金融服務的水平。引入「虛擬銀行」更可能對本地金融服務模型帶來革命性的突破機遇,透過科技支持及適當調整監管環境,預期未來將會有更多樣化的遠程金融服務出現,有助推動本地金融業的蓬勃發展及提升競爭力。 二是以客戶為中心,提升服務體驗。 香港金管局推出的新措施的另一個突破點,是支持金融業以客戶驅動的模式,進一步提升客戶體驗。 透過成立「銀行易」專責小組,銀行同業可以與香港金管局共同合作,針對一些數碼銀行及遠程客戶服務發展的瓶頸環節作出研究,在具備監管環境、科技發展及行業參與者等多方面支持的情況下,預期將可在不少領域如網上開設銀行帳戶、網貸、網上理財等取得突破性發展。 而「制定開放API政策」正好對銀行業引入更多科創公司的新一代服務理念帶來催動作用,有助金融業推出以客戶為主導的服務。 三是體現區域融合,發展跨境金融。 國家近年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等舉措,預期對跨境金融服務及相關人才的需求將會大幅提升。香港金管局適時提倡「加強跨境金融科技合作」,積極與內地及其他地區(如新加坡)有關當局合作,推動金融科技的跨境發展,建立跨境貿易融資及業務平台,將可為本地金融業利用數碼化方式發展區域性業務提供有力的支持。香港金管局亦計劃與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科學園及數碼港的合作,推動引入新技術及程序,有助於培育香港金融科技專才,支持香港金融業的長遠發展。 新一屆特區政府高度重視科技發展,香港金管局及時提出邁向智慧銀行新紀元的措施具有良好的引領作用。香港銀行公會將積極響應香港金管局推出的措施,配合香港金管局調研落實各項政策的細節,包括加快推出快速支付系統的應用、積極參與「銀行易」專責小組工作、加強與金管局在貿易融資區塊鏈平台等方面合作。各銀行間亦會通力合作,加快推動金融科技生態圈的發展,務求達致金融方便性和安全性同步提升,在創新和風險管理間取得更好的平衡,為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促進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作出更大的貢獻。 香港銀行公會 2017年9月29日   [以上內容轉載自香港銀行公會網站  2017.09.29]

智慧銀行新紀元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今日公布一系列舉措,推動香港邁向智慧銀行新紀元。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先生在香港銀行學會舉辦的年度《香港銀行家峰會》上發表主題演講,介紹金管局如何帶領及協助銀行業提升至更高層次,把握銀行與科技結合帶來的龐大機遇。 金管局推出的舉措包括: 推出快速支付系統 ── 銀行及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都可參與快速支付系統,只需要一個流動電話號碼或電郵地址,便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港元或人民幣支付。快速支付系統定於2018年9月推出。 金融科技監管沙盒(沙盒)升級版2.0 ── 沙盒2.0新增三項功能:(i)設立金融科技監管聊天室,在金融科技項目構思初期向沙盒使用者盡快反饋意見;(ii)科技公司毋須經過銀行,可直接通過聊天室與金管局溝通;(iii)金管局、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及保險業監管局的沙盒會相互協調運作,為跨界別金融科技項目提供「一點通」切入,按實際需要接通三個監管機構。沙盒2.0將於2017年底前推出。 引入虛擬銀行 ── 金管局歡迎將虛擬銀行引入香港,並會諮詢銀行業,檢討及修訂在2000年發出的《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 推出「銀行易」 ── 金管局會成立「銀行易」專責小組,目的是與銀行業合作,簡化一些對客戶數碼銀行體驗可能會造成不便的監管要求。這些客戶體驗包括網上開設銀行帳戶、網上貸款、網上財富管理等。 促進開放應用程式介面(開放API) ── 我們將會制定開放API政策,促進開放API在銀行業的發展及廣泛應用,透過銀行與科技公司之間的合作鼓勵創新及加強金融服務。金管局計劃於2017年底前完成銀行業諮詢和訂定開放API政策。 加強跨境金融科技合作 ── 金管局會在金融科技發展方面加強與其他地區有關當局合作,當中最新的工作包括與深圳市政府金融發展服務辦公室的合作。金管局亦正與本港銀行合作開發分布式分類帳技術貿易融資平台,以加快貿易融資運作的數碼化,並與新加坡當局商討合作,連接兩地貿易平台。 提升科研及人才培訓 ── 金管局會加強與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科學園及數碼港的合作,推動引入新技術及程序,讓銀行客戶享受到更快捷方便的服務,並培育香港金融科技專才。 陳德霖先生說:「提升本港銀行體系至更高層次的智慧銀行不單純是錦上添花,而是事在必行。為滿足客戶不斷增加的期望及要求,銀行及科技的融合實在刻不容緩。」 陳先生又說:「在智慧銀行新紀元下,銀行業、金融科技界及金管局必須共同努力,改變香港的金融生態環境。智慧銀行會讓零售及企業客戶互相連繫,並提高金融服務與交易的流動性、速度、方便程度及安全性。同時,我們亦必須在促進金融創新與保障客戶和投資者兩者之間取得適當平衡。」 就上述的措施,金管局將於適當時間公布有關詳情。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17年9月29日   [以上內容轉載自香港金融管理局網站  2017.09.29]

2017年8月30日,中銀香港公佈了2017年中期業績。2017年上半年,股東應佔溢利達港幣172.16億元,其中持續經營業務的股東應佔溢利為港幣146.27億元,按年上升24.5%,再創上市以來新高。 2017年上半年,中銀香港貫徹落實「擔當社會責任,做最好的銀行」戰略要求,堅持創新發展、轉型發展、區域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集團戰略扎實推進,主要業務跑贏大市,經營業績表現良好,百年中銀品牌提升。   盈利再創歷史新高,財務實力雄厚穩健 2017年上半年,中銀香港股東應佔溢利達港幣172.16億元,每股盈利為港幣1.6283元,其中持續經營業務的股東應佔溢利為港幣146.27億元,按年上升24.5%,再創上市以來新高。 為慶祝中國銀行在港服務100週年和成功出售集友銀行股權,中銀香港董事會宣布派發特別股息港幣10億元,連同中期一般股息每股港幣0.545元,折合中期股息合共每股港幣0.640元。 截至6月末,中銀香港總資產達港幣26,399.6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0%。持續經營業務的平均總資產回報率及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為1.24%、14.13%,分別按年上升0.12個百分點和2.35個百分點。第一季度及第二季度流動性覆蓋比率平均值分別為121.41%及123.88%,高於監管要求。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提高至17.66%,總資本比率達到21.76%,為未來業務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淨息差為1.62%,按年大幅上升34個基點,帶動淨利息收入增長41.0%至港幣168.79億元。成本對收入比率為26.17%,處於同業較佳水平。   深耕香港本地市場,主要業務均衡發展 截至6月末,中銀香港客戶貸款餘額達港幣1.10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9%,高於市場10.2%的增速;客戶存款餘額達港幣1.6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3%,高於市場5.6%的增速。 中銀香港堅持深耕香港本地市場,個人銀行、企業銀行及財資業務三大業務板塊均衡發展,稅前溢利分別按年增長12.7%、14.2%及19.9%。各項業務亮點紛呈,新造按揭宗數按年增長74%,市場份額不斷提升;代理股票、基金分銷等財富管理業務實現快速增長,中高端客戶規模持續擴大,跨境內地客戶數按年增長17%;繼續保持港澳地區銀團貸款安排行市場排名首位,IPO收款行業務領先同業,集資額佔市場一半以上;企業銀行板塊的中小企貸款較上年末增長10%,進一步加強對本地工商企業的支持;繼「滬港通」、「深港通」後,再獲「債券通」結算獨家開戶行資格;積極營銷包括央行、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等在內的新三類機構,目前相關客戶已達67家,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方面開拓了新的道路。   加強八大平台建設,打造新的競爭優勢 上半年,八大重點業務平台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進一步拓寬了非利息收入來源。信用卡業務積極拓展支付場景,保持了銀聯卡商戶收單及發卡業務在香港市場的領先地位;私人銀行持續優化產品,拓展跨境業務,發掘客戶需求,管理資產平均規模按年增長73%;中銀人壽毛保費收入按年增長13%,保持人民幣保險產品的領先地位;中銀香港資產管理獲中國證監會批准QFII資格,資產管理平均規模按年增長接近兩倍;交易銀行建設取得成效,跨境資金池業務保持市場領先地位;託管業務進一步豐富產品種類,託管資產平均規模按年增長54%;中銀保誠信託總信託資產平均規模按年增長13%,強積金類管理平均資產按年上升20%;寶生證券及期貨持續推行市場化業務策略,擴大產品系列,重點做好基礎建設工作。   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區域發展成效顯現 中銀香港把握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機遇,積極推進東南亞機構重組,加快建設國際化區域性銀行,助力打造「一帶一路」金融大動脈,並初步顯現成效。今年1月和7月,相繼與母行中國銀行完成泰國子行和雅加達分行的交割,簽訂了金邊分行的資產收購協議,並爭取於年底前完成對母行馬尼拉分行和胡志明分行的收購工作。與此同時,抓緊完善東南亞機構管理制度和機制建設,實行矩陣式條線化管理,加快與東南亞機構的全面融合。上半年,中銀香港敍做的東南亞相關貸款較上年末增長了9.4%,達到港幣615億元。已合併報表的馬來西亞、泰國、文萊三家機構的淨經營收入總額按年上升15%,客戶存款和客戶貸款分別比去年底增長了約35%和18%。   持續深化網點轉型,促進金融科技創新 中銀香港充分發揮擁有香港最龐大分行網絡的優勢,持續深化網點轉型工作,重點加強個人理財、中高端客戶以及跨境業務服務能力,進一步優化分行對工商客戶的服務模式,不斷提升網點智能化服務水平,網點整體生產力顯著提高。截至6月末,在港分行網點整體盈利按年增長13.9%,資產規模較上年末擴大8.1%。理財客戶基礎進一步優化,收入貢獻度大幅上升。「中銀理財」及「智盈理財」日均開戶數目按年分別增長48%和27%,中高端客戶收入按年增長接近20%,小企「商業理財客戶」全新開戶數目按年增長7%,小微企業客戶收入按年增長17%。 引領金融科技創新,推動網絡金融發展。目前中銀香港已有70% 的按揭貸款應用了區塊鏈按揭估價流程,今年5月份成功利用區塊鏈技術完成首宗本地貿易融資服務;積極利用生物認證技術,成為本港首家推出櫃枱交易指靜脈認證服務的銀行,並試點推出指靜脈應用於自動櫃員機取款等,大大提升銀行服務的安全性及便利性;積極推進大數據客戶360標籤庫的構建,通過建立1,000多項個人及企業的客戶標籤,加強精准營銷能力;積極推進電子渠道智能項目建設,手機銀行、個人網銀和企業網銀客戶數量按年分別增長19%、12%及11%。   風險管理審慎穩健,資產質量持續優化 中銀香港強化全面的風險管理,嚴格貸前、貸中和貸後管理,信貸質量持續優化。截至6月末,集團特定分類或減值貸款比率為0.19%,比上年末的低位再下降3個基點,顯著優於市場平均水平。特定分類或減值之客戶貸款餘額下降港幣1.19億元至港幣20.50億元。撥備覆蓋率達168.1%,較上年末提升17.4個百分點。   積極擔當社會責任,百年中銀品牌提升 2017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週年,是中國銀行在港服務100週年,也是中國銀行集團國際化經營100週年。中銀香港相繼舉辦「中國對外投資趨勢與香港的角色高峰論壇」、「中國銀行在港服務100週年展覽」、 「中銀香港百年華誕慶祝大會」等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慶祝活動,贊助了2017年元旦煙花匯演、國際軍樂匯演、中央民族樂團音樂會等多個全港性的活動盛事。同時,加大在慈善公益項目上的投入,今年重點捐贈4個大型項目,共計港幣1.8億元,包括捐贈港幣1億元支持香港城市大學動物醫學發展,捐贈港幣5,000萬元支持香港足球總會設立「社區足球發展基金」,並隨着向國際化區域性銀行轉型,將捐助範圍擴展到東南亞地區,充分體現中銀香港的社會責任擔當,百年老店品牌更加彰顯。   [以上內容轉載自大公網  2017.08.30]

私人財富管理業務全面升級 持續深入推進國際化佈局 2017年8月28日,招商銀行在香港舉辦新聞發佈會,宣佈招商銀行私人財富管理(香港)中心盛大開業,這標誌著招行推進國際化佈局的又一里程碑。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辦公室副主任仇鴻、經濟部部長孫湘一,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副行長朱琦、劉建軍、趙駒,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私人銀行部總經理王菁和香港分行行長陳江河,以及合作夥伴、客戶代表等近百位元嘉賓出席開業慶典。 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在開業慶典上表示:「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在『一國兩制』方針指引下,香港背靠內地,面向全球,以自強不息的獅子山精神,續寫了長期繁榮穩定的香江傳奇。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落地,香港將繼續作為連接內地與全球金融市場的橋樑,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招商銀行私人財富管理(香港)中心的開業將進一步提升招行在香港對高淨值客戶的服務能力,使招行更好地參與到促進香港經濟更加繁榮的事業中去。」 2017年,招商銀行迎來成立30周年華誕。目前,招商銀行已經成為一家在滬港兩地上市的、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在英國《銀行家》2016 年全球銀行1000 強榜單中位列第27 位,在《財富》雜誌2016年世界500 強榜單中位列第189 位。 招商銀行私人銀行目前已擁有近6.4萬戶私人銀行客戶,管理客戶資產近1.8萬億元。2017年8月,在財富管理權威研究機構Scorpio Partnership發佈的《全球私人銀行基準報告》(Global Private Banking Benchmark Report)中,招商銀行私人銀行名列全球第15位。自2012年起,招行私人銀行陸續在香港、紐約、新加坡等地設立私人銀行中心和私人財富管理中心,未來還將進一步加快在盧森堡、悉尼、洛杉磯和倫敦等地私人銀行中心的建設,全力推動私人銀行全球化戰略佈局。 2017年8月28日也是招商銀行香港分行成立十五周年的紀念日。作為招行體系內第一家海外分行,香港分行開通了招行通往國際金融市場的橋樑,開啟了招行國際化經營之路。近年來,香港分行紮實推進總行「一體兩翼」戰略,大力發展零售業務,將「香港一卡通」打造成為跨境零售市場上享譽盛名的產品。截至今年6月底,香港分行零售儲蓄存款已經突破600億港元,客戶存量29萬戶,滿足私人財富管理資產要求的高淨值客戶已達800戶。此次私人財富管理(香港)中心的成立,必將成為招行私人銀行全球版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招行香港分行業務範圍包括批發及零售銀行服務。批發業務涵蓋公司銀行服務及同業資金、債券、外匯及資產轉讓業務等。   [以上內容由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提供]

近日,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香港同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8周年籌委會成立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張曉明的講話精闢地闡述了習近平主席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及新戰略,高度凝練地概括了「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成就和現狀,也細數了香港過去一段時間經歷的連串喜事、盛事,點出了香港當前積極向好的發展勢頭。 張曉明還與大家分享了他學習習近平在港期間的重要講話精神,對香港未來發展路向的看法,即「六大堅持」:堅持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依法治港;堅持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堅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堅持促進內地與香港的交流合作,切實增強與國家同發展的意識;堅持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引導,切實增強關愛下一代的意識等。高屋建瓴、情真意切地指點了未來香港經濟及社會發展方向。張曉明的講話,引起了香港社會的極大反響,我也深受啟發和鼓舞,對香港未來的發展方向有一些新的看法。 正氣聲張 人心思定 第一,香港面對國家經濟社會全面及快速發展的有利環境。正如張曉明在講話中指出,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新的歷史起點及發展階段。2013年至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2%,大大高於同期世界的2.5%,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持續大幅提升。 我國不僅在載人航天、載人深潛、量子通信、深空探索等高精尖領域達到甚至超過了世界一流水準,在移動支付、共用經濟等科技應用領域也走在世界前列。我國的「高鐵、支付寶、共用單車、網購」已被譽為「新四大發明」。國家的改革持續深入、力度強大,並為解決經濟結構難題及發展水準提升提出了「去產能、去槓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的標本兼治方案;此外,國家在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文化軟實力提升;環境治理及生態文明建設;扶貧脱困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取得了巨大的、全方位的及歷史性的成就。國家實力的快速提升,不僅可以極大增強香港對國家的歸屬感及自豪感,也將給香港提供巨大的新機遇。如量子通信技術在商業上的運用一旦展開,香港作為高度發達的金融交易中心及資訊中心,其中的商機可能十分巨大。 第二,邪氣受到遏制,正氣得到聲張,人心思定。近年,香港先後受到「佔中」、行政立法關係僵硬、「港獨」勢力抬頭、反共反國家氣焰囂張、是非混淆等歪風邪氣的衝擊,社會及經濟的正常有效運作受到嚴重干擾,但中央政府始終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支持香港特區管治團隊依法施政,依法治港。 經過一次次較量,先後有六位立法會議員被法庭裁定宣誓無效,喪失議員資格。旺角暴亂的三名參與者被依法定罪量刑,香港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釋法的權威得到應有彰顯,公義得到伸張,法治得到有力維護。香港出現如張曉明指出的「彩虹總在風雨後」的可喜景象。法治是香港經濟繁榮、工商百業蓬勃發展、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鞏固及提升的重要基石。「港獨」分離勢力受到沉重打擊,是香港社會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的好開端,有利於社會發展長治久安。 第三,香港經濟形勢積極向好。如張曉明指出,新一屆特區政府管治團隊務實、專業、進取,新的開局平穩、順利,香港廣大市民對新一屆政府更寄予厚望、充滿信心。特別是在重大問題上明辨是非,有擔當精神,得到廣大市民的支持。以習近平主席蒞臨香港出席迴歸20周年慶祝活動取得圓滿成功為標誌,香港局勢正出現迴歸以來具有根本性意義的好轉。 近年來,隨着新機遇不斷湧現,香港經濟形勢正漸入佳境。首先,香港的前期投入成果已逐漸形成。除了有一大批基礎設施相繼落成啟用,如地鐵觀塘線延線、西港島線、南港島線,大幅改善了市鎮交通、提升了城市效率外,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預計將於明年第三季通車,屆時將會接入約2.5萬公里的全國高鐵網,港珠澳大橋預計于明年底建成,而位於深圳東部的蓮塘/香園圍口岸也預計于明年開通,這些新建設將為香港進入大灣區及祖國廣闊腹地打開便捷的新通道,在香港與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形成中發揮關鍵性作用。 再看遠一點,機場三跑道建設、沙田至中環地鐵線、中九龍幹線等工程建成後,香港的城鄉一體化、航空及交通運輸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此外,河套區建設項目落實,將為香港發展創新科技以及港深科技合作提供新的重要平台;西九文化區落實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長期展出故宮珍藏,也將極大增強香港文化軟實力及作為東西文化匯合地的地位。這一系列投入必將成為香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基礎、新動力。剛剛發表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香港經濟增長率達4%,大大高於預期,也顯著高出迴歸20年的年均增長率3.3%,勢頭可喜,前景鼓舞。 開發土地 支持創科 新一屆特區政府將在十月份發表首份《施政報告》,香港社會特別是工商界,積極建言獻策,抱有很高期待。我也藉此機會,對香港經濟及民生下一步發展提供三方面看法: 第一,積極開發土地,為香港社會長遠發展及經濟轉型提升提供支持。多年來,開發新市鎮是香港大面積開發土地,應對人口持續增長的住屋需求的有效途徑。因此,特區政府應排除干擾,加快推進新界東北新市鎮發展,以及洪水橋及東涌新區的擴展,配合先進的交通基建,以應對目前的房屋問題、未來人口增長及經濟發展對住房的需求。在土地開發方面, 香港可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契機,透過體制、機制創新與多邊合作突破邊界障礙,研究開發土地資源新路徑,特別是從大灣區的視角研究透過大規模填海造地打造現代智慧綜合社區、重構香港城市功能佈局的可行性。 第二,抓住國家發展戰略帶來的新機遇,做大做強香港金融服務業,鞏固傳統產業優勢。在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下,香港特別要抓住大量內地投資及內地企業利用香港「走出去」帶來的對生產、生活、出行等各類巨大服務需求,增強提供環球金融及專業服務能力,鞏固及增強作為亞洲時區的銀行服務中心、融資中心、人民幣產品開發中心、資產管理中心以及資金和風險管理平台的功能,充分施展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能量及角色。 第三,加大創新科技投入,加快發展速度,為經濟提供新增長動力。這方面,香港特區政府需要克服傳統的「不干預」心態,積極有為,透過提供彈性的政策或法規、税務優惠、不斷推進科技園區建設、交易所平台建設、加大教育及科研投入、人才引進、加強區域合作等手段,把香港打造成為一個重要的科技創新及研發中心,一個連接內地及國際市場的科研成果運用及轉化平台。 香港中國企業協會會長、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會長 岳毅   [以上內容轉載自大公網  2017.08.14]

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董事會已議決通過委任孫龍先生 接替李志成先生出任董事兼副會長之職,以上調整自2017年7月18日起生效。  

為慶祝中國銀行在港服務100周年,中國銀行(香港)(「中銀香港」)於今天  (7月7日)假香港灣仔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中銀香港百年華誕慶祝大會」,回顧   中銀香港一個世紀以來的發展歷程及輝煌成就,開啟新的百年征程。 出席是次慶祝大會的主禮嘉賓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先生,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先生,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張曉明先生,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銀行及中銀香港前董事長劉明康先生,中國銀行及中銀香港董事長田國立先生,中國銀行行長、中銀香港副董事長陳四清先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謝鋒先生,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司令員譚本宏中將、政委岳世鑫中將,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仇鴻女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胡建中先生,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中國銀行前行長、中銀香港前副董事長李禮輝先生,全國政協委員、中銀香港前副董事長兼總裁和廣北先生,以及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岳毅先生。監管機構代表、主要商會代表及部分知名人士,中銀香港榮休同事、現職管理層成員及員工代表等逾3,000名嘉賓出席慶祝大會,場面熱烈隆重。 慶祝大會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揭開序幕。中國銀行及中銀香港董事長田國立先生、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先生、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仇鴻女士為大會致辭。 中國銀行及中銀香港董事長田國立先生在致辭中表示:「向香港各界長期以來給予中銀香港的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向中銀香港全體同事表示祝賀。中銀香港自設立之初,就自覺負起振興民族、溝通世界的責任,在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中銀香港百年歷史深刻地證明,擔當社會責任、服務國計民生,才是銀行最大的價值。」對於中銀香港未來發展,田國立董事長表示,「希望中銀香港繼續弘揚愛國愛港光榮傳統,在落實『一國兩制』偉大構想上身體力行、勇擔重任。作為香港地區的發鈔行,中銀香港要用最好的金融服務支持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打造『一帶一路』金融大動脈,全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發揮好全球最大人民幣清算行優勢,全力支持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要加快向區域化大銀行轉型,為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銀行及中銀香港董事長田國立先生致辭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先生致辭時表示:「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0周年之際,特別感謝中國銀行在香港特區成立前15年過渡期以及特區成立這20年來為香港所作的獨特、巨大貢獻。回歸後的貨幣問題,是當時市民比較關注的問題,既需要有理論突破,又要解決執行上的問題,1994年中銀發行鈔票通行無阻,說明了中銀鈔票具有廣泛的認受性,也說明中銀對穩定香港經濟、穩定香港金融業和穩定人心方面的獨特重要作用。同時,真摯感謝中銀香港協助特區政府打贏在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的金融保衛戰,並對中國銀行、中銀香港在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上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賀。希望中銀香港能繼續維護香港作為『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世界的中國金融中心』的獨特作用。」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先生致辭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致辭時表示:「中國銀行扎根香港一百年,見證香港的成長。中銀香港既擁有悠久的歷史,亦不斷與時並進,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中銀香港對於促進香港與內地的共同發展,以及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來,中銀香港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組織員工參與大量義務工作,並大力支持香港的文化體育活動。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橋樑,香港一直不乏發展的機遇。隨着國家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香港近年已發展成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樞紐,並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香港銀行業可以為企業在『一帶一路』的項目提供投融資、資產管理、風險管理等多方面的服務,並充分利用香港的平台,支持內地企業『走出去』,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中銀香港對香港和內地的市場都十分熟悉,正好能夠把握機遇,為國家和香港的發展帶來更大的貢獻。」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致辭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仇鴻女士致辭時表示:「中銀香港是在港中資企業中的佼佼者。中銀香港的百年歷程,是近現代民族金融業變革圖強、不斷壯大的縮影,也是中資企業植根香港、建設香港的光輝寫照。無論是在解放前內憂外患的年代,還是在新中國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新時代,中銀香港始終秉承愛國愛港傳統,敢於擔當,樂於奉獻,將自身發展融入於國家與香港的發展之中,特別是香港回歸祖國以來,中銀香港全力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促進香港和內地的經濟往來合作,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企業『走出去』,在『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資本市場互聯互通項目和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建設中發揮作用,此外,也積極參與慈善公益事業,以實際行動為香港繁榮穩定和國家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展望未來,希望包括中銀香港在內的廣大中資企業與香港各界一道,勇於擔當,不辱使命,迎難而上,開拓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再譜國家建設新篇章,再創香港發展新輝煌!」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仇鴻女士 在新百年開啟禮儀式上,主禮嘉賓共同推桿,點亮華燈,象徵着中銀香港將秉承幾代中銀人的不變初心,繼往開來,奮勇前進,與香港社會、香港民眾更加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攜手開創新的百年輝煌。 主禮嘉賓主持中銀香港新百年開啟禮 中銀香港取得自身發展的同時,始終不忘初心,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致力於扶貧濟困,關懷弱勢群體,支持公益事業,促進社會和諧,以多元化方式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協助。截至目前,中銀香港及「中銀香港慈善基金」已累計捐款超過港幣五億元,並且隨着中銀香港由城市銀行向區域性銀行轉型,捐助範圍已擴展到東南亞地區,體現中銀香港在當地的社會責任擔當。 值此百年華誕之際,慶祝大會特別安排舉行四個慈善項目支票捐贈儀式,總額約港幣1.8億元,受助範圍遍及香港、內地及東南亞等地區,捐助內容涵蓋教育科研、扶貧濟困、體育運動等領域:向香港城市大學捐助港幣1億元支持香港城市大學動物醫學發展項目,培育頂尖動物醫學專業人才,促進香港公共衞生、動物傳人疾病研究、食品安全等發展;向香港足球總會捐贈港幣5,000萬元設立中銀香港社區發展足球基金,支持基層兒童及青少年參與足球運動,鼓勵年青人建立奮發向上的拼搏精神;為支持陝西省咸陽市貧困地區基礎教育事業,中銀香港慈善基金與黃廷方慈善基金有限公司、盧文端先生、世茂房地產控股有限公司、長江集團共同設立港幣2,000萬元的「中銀咸陽『北四縣』助學獎教基金」;向馬來西亞優秀的華語教育學校坤成中學捐贈馬幣500萬令吉,用於重建校舍。 主禮嘉賓及其他嘉賓合影 是次慶祝大會中,還穿插進行了員工文藝表演,展現中銀香港良好的員工風貌及企業文化,烘托「百年中銀、與您同行」的主題。此外,亦向服務中銀50年、40年及30年以上的員工進行表彰,並向20名傑出員工頒發「中銀之星」最高榮譽。 中銀香港合唱團文藝表演 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岳毅先生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銀香港必須弘揚愛國愛港傳統,帶頭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必須緊跟國家發展戰略,加快打造中國銀行東南亞區域總部和海外旗艦,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推進粵港澳一體化發展;必須堅持深耕香港本地,支持香港經濟建設、民生改善,服務中小企業,幫助香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地位;必須強化改革創新精神,加快金融科技和網絡金融發展,推動綠色金融、普及金融方面的創新,做好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領域的金融服務;必須秉承以人為本理念,加強人力資源的培育與開發,多為香港優秀年輕人提供實習和就業崗位,搭建能讓青年員工施展才華的舞台。」 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岳毅先生講話 1917年9月24日,中國銀行在香港設立分號,這是中國銀行設立的第一家境外機構。經過一個世紀的不懈努力,當年不到10人的分號,已發展成為香港主要商業銀行集團、三家發鈔行之一、最大上市公司之一和唯一人民幣清算行,擁有全港最龐大的分行網絡及多元化和高效的電子渠道,在職員工達1.2萬人,不僅在香港經濟發展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也為香港社會繁榮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自2002年上市後,中銀香港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公司治理不斷完善,業績表現突出。2016年,中銀香港實現股東應佔溢利555億港元,是2002年上市首年的8.3倍,剔除出售南商及集友股權等一次性因素,也有3.6倍。截至2016年末,總資產為2.33萬億港元,總貸款為0.97萬億港元,總存款為1.5萬億港元,分別達到2002年上市首年的3.2倍、3倍和2.5倍。各主要業務保持市場領先,連續12年奪得港澳地區銀團貸款牽頭安排行第一,連續6年取得首次公開招股(IPO)收款行業務市佔率第一,人民幣業務多年均佔據市場首位,貿易融資、按揭、信用卡等業務亦於市場領先。連續多年被《亞洲銀行家》評為「亞太及香港區最穩健銀行」和「香港區最佳零售銀行」,並榮膺英國《銀行家》「香港區最佳銀行」稱號。 從2015年開始,按照中國銀行全球發展戰略,中銀香港積極落實區域性銀行轉型,通過收購母行中國銀行東南亞機構,把香港先進的管理理念、優秀的人才隊伍、成熟的金融產品、專業的技術水準和高端的服務優勢延伸輻射至東南亞國家。充分發揮中銀香港作為海外最大人民幣清算行的優勢、發揮市場化管理經驗以及區位協同效應,從營銷拓展、項目分析、授信發起等方面推動海外重大項目實施,服務國家「一帶一路」、企業「走出去」等重大戰略,努力打造中國銀行東南亞區域總部和海外旗艦。截至2016年底,中銀香港在東盟地區的授信餘額已超過500億港元,約為2015年底的2倍,今年目標將有雙位數的增長。   [以上內容轉載自大公網  2017.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