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3日下午,香港中资银行业协会举办“两会”后金融业的发展机遇讲座,邀请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陈广汉教授以及香港大学金融与公共政策教授、香港国际金融协会会长肖耿教授,分别以“两会”后内地经济及改革开放趋势对粤港经济合作的影响、“两会”后内地金融改革及新一轮开放措施给香港金融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为题做精彩演讲。香港中资银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执行董事江先周先生出席并向两位讲者颁发感谢状,香港中资银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立法会议员(金融界)陈振英先生到会致辞,来自香港中资银行业协会的会员代表及香港银行公会的会员代表共约150人出席是次活动。
陈振英秘书长在致辞时表示,今年全国“两会”审议通过了多个报告和议案,圆满完成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选举,把十九大确定的基本方略转化为具体工作部署安排。“两会”许多重大决策部署,以及“两会”后国家相继颁布或将要出台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新举措,将为香港的发展和繁荣带来巨大机遇和红利。其中,金融业改革开放更是一大重点。第一,国家深化改革开放为香港金融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第二,“一带一路”倡议加速推进为香港金融业发展搭建新平台。第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金融业发展打开新空间。第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香港金融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陈广汉教授围绕“两会”后内地经济及改革开放的新趋势,详细分析了这些变化对粤港经济合作,尤其是大湾区建设的影响。陈教授指出,内地新一轮经济改革和开放趋势主要表现在:1)建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2)建立融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化金融体系为一炉的现代化经济体系;3)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大湾区与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构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是推进“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实践。大湾区要成为新一轮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和试验区。“一国两制”和三个核心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体制和经济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推进体制和基础设施对接、城市功能和产业分工协调,实现区域内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是推进大湾区建设的重要途径。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借鉴国际经验,是打造中国式湾区出发点和落脚点。
肖耿教授从世界经济发展200年历程入题,分析对比了中、美当今两个最大经济体在经济发展上的消长历史,结合当前中美贸易争端的发展趋势,指出“两会”后内地金融改革及新一轮开放措施,将给香港金融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其一,香港作为中国经济体系中唯一拥有独立货币兼同时保留有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机制的经济体,是香港独一无二的优势;其二,人民币国际化是趋势,面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经济危机,香港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离岸中心,是未来稳定国际经济秩序的关键一环,特别是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香港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讲座之后,两位讲者分别回答了与会者的提问,会场氛围热烈。